首批蒙古国先心病患儿内蒙古人民医院救助纪实——临床输血科
2017年10月20日晚,12名重获“心生”的蒙古国家庭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送行人员的挥手告别中,乘坐国际联列4654次列车,向着家的方向徐徐驶去。
“能够协助李主任将这12个孩子在计划时间内完成手术就行了,其它的对我们而言也就无所谓了”临床输血科主任陈凤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反映了内蒙古人民医院参与此次活动每一个人的心声。10月9日,陈主任在匆忙的工作中参加了协调会,会上院领导的重视,和各部门实打实的对接,让陈主任对此次活动的重要性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众所周知,“输血无小事”尤其血在外科心血管手术时非常重要!充足、合理、安全、有效的血液供应,能够让患儿手术成功率及平均住院日得到必要的保障。为此陈主任和李伟主任再三的评估,最终确定每人拟准备2单位的悬浮红细胞和200ml血浆。
回科以后,陈主任召集科里人传达协调会的指示,接着展开头脑风暴进行集思广益。依托医院此次救治服务大纲,在大家东一言西一语中,临床输血科蒙古国患儿手术用血服务流程逐渐成型。首先,对12个孩子的“血样”进行了特殊标记,用不同颜色的帽标来区分,并在试管壁书写姓名,以便在需要时能更准确、快捷的提供;其次,列表进行专项管理,对于12个患儿的临床用血统计汇总、及时盯对、实时核查、专人沟通,确保血库中有充足的、科学的、安全的血量支持手术;最后,多样性检测,因为少数民族尤其是蒙古族,稀有血型比较多且存在地域性,为确保供血的准确,除常规进行检测外还进行了多项深度检测,尤其是Rh表型的全套检测,保证ABO及Rh血型抗原的悬浮红细胞全部鉴定匹配。
10月11日早7点30分,12个孩子在父母和南丁格尔志愿者服务队的协助下,全部顺利抽血完毕,通过气动物流桶全部运输到临床输血科。按照之前预订好的流程,一步步顺畅的进行。当晚,最担心的事儿还是发生了,其中一个孩子的血型经初步测定是B型RhD阴性,老一辈儿人叫它“熊猫血”,幸好有预案。陈主任一边安排人手进行进一步确认,一边与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联系,但糟糕的是血液中心目前库存没有Rh五项抗原完全相匹配的ABO同型血制品,陈主任当即与血液中心的负责人联系,希望能调动稀有血型固定献血员的爱心援助,能找到Rh完全一致的献血员,并招募其来应急保障。最终,在血液中心的支持下,招募到Rh同表型的献血员2人,经过再一次的筛选鉴定只有1人合格,共获得悬浮红细胞1.5单位,于晚上22时30分送达我院。但这还没有达到当初预定的目标存量,实在没有办法,陈主任只好再次拨通李伟主任的电话,叙述了目前的情况,一番讨论后,李伟主任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根据这个孩子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测综合评估后认为1.5单位的悬浮红细胞足够完成他的微创手术了,之后临床输血科根据用血应急预案筛选足够的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的血浆、冷沉淀以备术中紧急使用。
10月14日下午16时,最后一例也顺利完成,压在科里的担子貌似轻了一些,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医院每天的手术用血都由临床输血科在负责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匹配备血,一丝一毫的偏差就会极大的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和术后患者的安全,所以正如陈主任所说:“保障用血安全、精准输血和科学合理用血,我们永远在路上”(高飞、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