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岁末,两场疫情让青城的虎年,多了些冷清,之后随着新冠的“降级”,年味逐渐浓厚,但在后疫情时代,内蒙古人民医院儿科人依旧“疫”往无前,与你“童”行,是大疫也是大义。
“疫”往无前,儿科人冲在最前沿
3月和10月,随着院党委一声令下,儿科全体人员立即返岗,她们吻别了牙牙学语的子女,拥抱了两鬓苍白的父母,话别了满眼不舍的爱人,前后参加了全市核酸采集、支援第四医院、第一医院、呼市妇幼保健医院、方舱医院的任务,每一个儿科人都没有退缩,无条件服从院党委的统一安排,40天加60天,这也许是她们离家最长的一段时间了,但她们依旧咬牙坚守圆满完成各项任务。那段时间里,PICU仅靠着3名医生10名护士就完成了60余例重症患儿的救治。
而在市第一医院托管的病区里,以李俊利医生为主的儿科医疗队,不仅在收治量200人左右的基础上,先后又救治了2名白血病患儿、2名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患儿及8名呼市福利院感染的患儿,所幸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下,这些孩子最终都转危为安,健康出院。此外,在呼市妇幼保健医院支援的新生儿科团队,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初心使命,与全体白衣战士完成了救治1386人的巨大成果。
12月份,随着社会面流通的加速,患儿患病率直线上升,医院儿科门急诊量每日高达200多人次,再加上陪人,整个儿科诊区几乎达到了摩肩擦踵的地步,但以儿科主任朱华同志为代表的儿科团队,秉承院党委的“三不”指示,甚至刚开始还顶着科室人员短缺的压力,将儿科病房全部腾出,开放所有儿科重症床位,为给危重症患儿开辟绿色通道。用朱华主任的话讲:“既然来了,那肯定就是降不下温,有特殊情况的孩子,所以我们要不推不靠不等,想尽办法克服困难,让孩子康复,让家长放心”。
与你“童”行,儿科人守在第一线
现阶段,来儿科门急诊的患儿几乎都具有发热症状,抗原阳性率高达90%以上,但所有医护人员均在离患儿最近的地方,以便第一时间解决患儿的各种突发问题。即使她们纷纷感染病毒,相继出现发热、咽痛、乏力、咳嗽等症状,也依旧轻伤不下火线带病上岗。甚至在人员最短缺的时候,儿科主任、副主任、护士长全体上手,值夜班的值夜班,抢救的抢救,往往是晚上值完班,白天继续统筹人员,以便保证所有病区所有床位能够有人管有人查有人治。
而且感染与否对于儿科人来说,已经不是需要考虑的事情,一切的一切都要为高烧惊厥、酮症酸中毒、新冠肺炎、新冠脑炎等让步,哪怕难受,那也得等治疗之后才行。正是这样的一群人,用自己并不强壮的身躯,抗住了青城地区后疫情时代第一波患儿就医高峰。她们有人出完门诊晕在诊室,她们有人下了夜班双腿发抖,无法行走,她们有人感染新冠依旧带病上岗,她们有人放弃轮休坚持出诊。其中,儿科门诊护士长冯倩倩不仅在门诊守了60多天,还在之后的救治中,真正将自己当成了一块护理万能砖,不论是抽血输液雾化,还是抗原消杀导诊,总是出现在最忙碌的地方,穿花蝴蝶般衔接好各个环节,保障门急诊“看”“查”“治”“收”“住”顺畅运转。
疫情无情人有情,儿科人在疫情面前站出来、顶上去,勇敢前行。她们没有豪言壮语,披荆斩棘,血溅沙场,却在默默地与病毒展开一场殊死的搏斗,斗时间、斗速度、斗毅力。
此时此刻,“儿科强,儿童强,中国强”几个大字,在灯光的衬托下,熠熠生辉!